欢迎加入中小微企业档案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24小时咨询热线: 400-015-194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亦庄时讯
北京经开区“十三五”年均承载100余项“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来源: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2020-12-25 09:35:001188次

12月2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北京市“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科技创新专场。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孔磊介绍“十三五”期间经开区创新发展情况特别是“高精尖”成果转化落地的具体情况。

W020201225332229559206.jpg

△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孔磊

梳理入库项目717项;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布局23家技术创新中心、59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4家中试基地;年均承载“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余项,累计产业化项目52项,投资总额430亿元;平均为企业节省1年半的成果转化见效时间……孔磊在发布会上介绍经开区通过拓展转化渠道、提升转化服务、赋能转化活力等举措,让科技成果“找得到”“引得来”“落得下”,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为让科技成果“找得到”,经开区积极拓展转化渠道,推进与三城协同创新合作。与中关村、海淀区共同建设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先导基地,采用“基地+基金+平台”方式,推动先导基地实体化建设;持续拓宽与高校院所间的合作渠道,与清华、北大、北理工等签约高校院所建立成果转化项目库,形成成果转化对接机制,梳理入库项目717项。此外,经开区还参与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设立,攻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5年来,经开区累计研制世界首款新能源汽车智能换挡电驱动系统等国际领先、填补国内空白的新产品24项、新技术46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企业有效发明专利9218件,科技创新水平居全国经开区第三名,全国首个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通用名的生物创新药、首个民营商业航天火箭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继诞生。

为让科技成果“引得来”,经开区不断提升转化服务,打造创新服务平台、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和创新成果交流平台等各类平台。聚焦创新成果产业化关键环节,构建集技术转移、测试验证、科技金融、知识产权服务等为一体的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布局23家技术创新中心、59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4家中试基地。打造创新成果交流平台,依托世界机器人大会、世界5G大会等活动,为科技成果提供向世界展示交流的舞台。量身定制,加快项目产业化进程。例如,支持首药控股新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项目落地,通过定制研发用房、标准厂房,满足企业拎包入驻要求,缓解企业在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压力,缩短项目产业化进程。平均为企业节省1年半的成果转化见效时间。

为让科技成果“落得下”,经开区持续赋能转化活力,以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开展流程再造,形成“审管执”体系,行政效能大幅提升;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全市推广,试点“先租后让、达产出让”,出台全市首个城市更新产业升级政策,盘活工业用地156公顷,提供298万平方米高品质产业发展空间,36个项目已进入分层分批审批实施阶段;在全市率先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2020年出台“控疫情稳增长10条”“六稳六促12条”以及鼓励云办公、弹性办公、减免房租等惠企暖企政策,累计兑现政策扶持资金17.36亿元。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总规模达到55亿元,成立10支成果转化基金,落地金额近50亿元,助力科技成果在经开区落地成长。

不仅如此,经开区还以金融助力企业发展,助力企业加快上市进程,推动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十三五”期间新增上市企业13家,总数达31家,总市值约3.9万亿元,其中2020年促成京东集团、京东健康、永泰生物、神州细胞、加科思、悦康药业等7家科技创新类企业上市。新增独角兽企业6家。

拓展转化渠道、提升转化服务、赋能转化活力、提高转化质量,作为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三城一区”中的“一区”,经开区走出了一条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子,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知识产权方面,共拥有北京市专利示范企业60家、北京市专利试点企业158家,企业有效发明专利9218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462件,全市领跑。科技创新水平居全国经开区第三名,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十三五”期间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45项。

新产品新技术方面,全区累计研制世界首款新能源汽车智能换挡电驱动系统等国际领先、填补国内空白的新产品113项、新技术116项,全国首个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通用名的生物创新药、首个民营商业航天火箭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继诞生。

应用场景方面,开放自动驾驶测试道路、智慧工厂、智慧园区等一批城市应用场景,成为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

成果转化方面,年均承载“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余项,累计产业化项目52项,投资总额430亿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200家,是“十二五”末的2.2倍。5年来,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超9%,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22%,连续4年位列全市第一,工业增加值占全市30%,为全市最高,地均工业产值超过237亿元/平方公里,是全市平均水平的7倍,万元GDP能耗是全市的1/2,万元GDP水耗是全市的1/5。用全市0.35%的土地、1.1%的工业用水,支持了全市22%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孔磊介绍,“十四五”期间,经开区将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聚焦国家战略,依托“433”城市功能组团布局,不断完善产业生态。实施“白菜心”工程,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统筹,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000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