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品115个 新技术109项 创新中心发力突破技术“无人区”
随着人们对显示效果的不断追求,LED显示行业正在不断进行技术的改进,Mini LED芯片的推出就是一次颠覆性的改变。芯片变得越来越小,玻璃逐步取代PCB(印制电路板)成为主流。在经开区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2020年创新成绩单中,“玻璃基Mini-LED背光产品”榜上有名,显示器用或电视用的“玻璃基Mini-LED背光显示产品”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高端显示领域的竞争力。
与“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推出玻璃基Mini-LED背光产品”一样,北京经开区23家技术创新中心逆疫而上,在多个领域突破技术“无人区”,一批代表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相继涌现。1月4日,记者从经开区科技创新局了解到,2020年全区23家创新中心实现“双新”数量过百,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和智能装备等领域,研发新产品115个、新技术109项、制定标准32项,高标准完成全年创新指标,进一步夯实了经开区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三城一区”中的“一区”和北京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的地位。
2020年初,经开区明确推动企业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实现“双百”目标。一年来,经开区狠抓重点,突破难点,出台《关于加快四大主导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链长制,完善500余家重点企业服务保障机制;制订“白菜心”工程实施方案,建立“挂图作战”调度机制,聚焦国家战略,依托“433”城市功能组团布局,不断完善产业生态,加强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统筹;打造的产业联盟、研究院、专利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基金、特色产业园“六位一体”创新生态体系不断升级,为新技术、新产品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助力经开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示范区。
在已经取得突破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中,大部分创新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含金量高。比如,北京先进动力电池系统创新中心推出的换电站智能充电技术,实现基于云端平台分析换电站任务量,可以智能匹配充电策略,在高效运营的前提下延长电池使用寿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而光刻机零部件技术创新中心研发的新产品燃气泄漏车载高灵敏度激光检测设备,基于可调谐激光光谱技术,使用红外波段的激光光源获取甲烷、乙烷吸收谱线,实现两种气体的高灵敏度稳定同步测量,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在生物医药领域,由原创新药技术创新中心牵头攻克的高端(高活性)制剂开发及生产工艺优化技术,可提供临床药品的制剂研发服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新技术、新产品是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的基石。北京经开区抓住“高精尖”增长极,充分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以一业兴带动众业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包括创新中心在内的各类创新主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加快推出产业扶持政策,创新“一线工作法”、“企业服务管家”等服务机制,让经开区多种政策叠加的营商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共同推动经开区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去年1-11月,经开区发明专利申请增长69%,PCT专利申请增长56.7%。
用创新之匙打开未来之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提出,要“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实施“创新效能提升工程”,聚焦四大主导产业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聚力实施“白菜心”工程。同时,在5G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领域、车载高精度传感器等智能汽车重点领域、小分子原创药等医药健康重点领域、增材制造等智能制造重点领域,着力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尽快掌握一批颠覆性、非对称技术,加快形成以核心技术驱动产业变革的全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