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标签 一键索引 数据分析 通借通还
“这下方便了,在哪儿都能借还书了!”家住荣华街道辖区的居民享受到阅读新便利。随着荣华街道总分馆借阅系统建设的完成,其辖区内14个街社两级图书室已开启“通借通还”模式。那么,升级后的街社图书室有哪些变化?近日记者到现场进行了探访。
“电子标签”为借阅服务提速
“电子标签”是街社两级图书室升级后重要变化之一。
记者在林肯公园社区图书室看到,这处图书室虽然面积不大,但书架、阅读桌椅、儿童阅读角等必备设置及功能区也一应俱全,临窗的位置使室内更显明亮。从靠墙的书架上任意挑选几本图书翻到末页可以看到,这些书上都贴了一张印有“荣华街道”的电子标签。“每个标签里面都有一个芯片,通过RFID技术实现快速借阅。”该社区社工孙燕介绍,街社两级图书室实现通借通还后,每个图书室均设立了“馆员工作站”,工作站配备智能借阅系统及设备,当居民一次性借阅多本图书时,只需放在感应器上,即可一次性全部识别。“如果只借一两本,我们还有条码枪可以直接扫书上扉页的条码,两种方式兼容达到提升借阅效率的效果。”
关于如何办卡,孙燕介绍,社区居民首次借阅图书时,只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并缴纳100元押金即可办理,办理成功后即可在荣华街道总分馆系统内的任意一家图书室借阅、归还图书。“居民身份证就是借阅卡,办理时居民只需将证件放到站内的身份证读卡器上,即可自动识别居民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再手动录入电话、现住址即可,两三分钟就能办好。目前,每次最多可借阅5本书,借阅时长为1个月,到期后可续借。”
看着“家门口”图书室越来越便利的阅读条件,家住该社区的居民林女士很开心:“以前借书得手写登记,每本书的书名、作者等都得写清楚,现在刷下身份证就能借,而且荣华的任意一个社区都能借还,这对于我们喜欢看书的人来说确实很方便。”
“智慧大脑”实现一键按需索引
街社两级图书室的智能化升级,也帮街道、社区工作者减轻了工作负担。
“您好,咱这儿有《人间词话》这本书吗?”午休时分,位于北工大软件园内的荣华街道办事处图书室内,街道机关内的一位读者正向图书管理员肖葳求助。面对屋内书架上陈列的上万册“书海”,肖葳走到电脑旁敲了几下键盘笑着回复道:“有的,就在那边书架上。”
让肖葳可以如此轻松应对的,是电脑里安装的ILAS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平台。该系统平台集采访、编目、典藏、流通、期刊、系统管理、附加功能、特色功能八大功能模块于一体,可对读者数据、文献信息、图书借还等信息进行存储,并实现各成员馆相关信息交互。“我刚才就是利用平台里的图书检索功能快速查找到指定书目的,除了按书名、作者检索,还支持主题词、出版社等为条件的检索,哪个社区图书室有相同书目也会显示。”肖葳说,从以前的人工找书到如今的一键按需索书,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平台的“智慧大脑”让图书管理更加便捷高效,“不仅如此,通过系统还可以查看读者借阅情况等信息,使图书管理更规范化。”
记者了解到,这种按需索引未来也将得到更多应用。据该平台搭建方工作人员介绍,依托该系统附加及特色功能模块中的文献传递服务、数据分析等功能,荣华街道还将通过读者数据分析,为街社两级图书室更新书目等提供参考,从而为读者提供更精准的图书借阅服务,满足辖区居民的阅读需求。
来,到这些地方看书吧
目前,荣华街道总分馆借阅系统建设涉及的14个图书室分别为:荣华街道办事处图书室、长新花园地下一层图书室、郁金香舍24小时城市书房3个街道级图书室,上海沙龙、卡尔百丽、郁金香舍、天华园一里、天华园二里、天华园三里、金地格林、林肯公园8个社区图书室及林肯、中冀斯巴鲁、国融国际3个楼宇党建工作站图书馆。
截至2020年12月底,上述14个图书室的近8万册图书已全部录入系统。目前,林肯公园、长新花园、天华园二里、上海沙龙、林肯党建工作站图书室均已实现通借通还,其余图书室因系统操作培训尚未完成或居委会迁址等原因暂缓提供服务,待相关工作完成后,将于近期面向大家开放。
另外,荣华街道街社两级图书室目前暂时仅面向辖区居民提供图书借阅服务。
满城书香 经开区的惠民选项
提到图书“通借通还”概念,大家并不陌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之城市公共图书馆网络设备配置较齐全,“通借通还”早已成为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内容,这一服务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图书所有权和读者所属馆的局限,使图书信息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共享,为读者提供了更多阅读便利。
但由于硬件条件较为薄弱,这一功能在街道、社区基层图书室的应用尚不多见。近年来,经开区大力推广书香建设,面对当代读者的阅读新需求,分布在“家门口”的图书室无疑是居民们开展阅读活动的重要选项。此次,荣华街道总分馆借阅系统的建设,不仅是对基层图书室流通服务的突破和创新,改善了此前以“藏、借、阅”分流为主的传统流通服务的滞后,为居民提供的愈加便利的阅读条件,也将进一步助力辖区浓郁书香氛围的形成,促进更多人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