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中小微企业档案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24小时咨询热线: 400-015-194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亦庄时讯
卫星网络产业打造两区建设新高地
来源: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2021-01-18 13:54:221291次

北京市26条政策加持  部署“南箭北星”产业布局

卫星网络是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领域,其技术密集、资本驱动、商业化运作特征明显,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近日,《北京市支持卫星网络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措施》)对外发布,提出围绕商业液体火箭、商业卫星、地面终端设备、核心软硬件研制,系统运控、运营服务等卫星网络和北斗产业关键环节攻关,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助力“两区”建设。

京版新政中有哪些亮点?当前,北京经开区卫星网络产业的现状是怎样的?立足于“南箭”基础,北京经开区以及区内企业在卫星网络产业还将有怎样的谋篇布局?

26项任务过半提到经开区

什么是卫星互联网呢?通俗来讲,就是通过卫星平台的通信载荷,把基站搬到太空,地面站向卫星发射信号,接收后,卫星再把信号投射到地面终端,由此形成的三位一体的通信网络。

根据发布的《措施》,卫星网络产业是一个大的范畴,包含商业火箭、商业卫星、地面终端设备、核心软硬件研制、系统运控、运营服务等卫星网络和北斗产业关键环节。

京版《措施》把卫星网络产业发展细化成26项具体任务,逐项明确责任单位。《措施》提出,北京市将支持卫星网络企业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持央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在京发展,鼓励市属国有企业深度参与卫星网络产业发展;支持优势产业发展,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加强协同发展,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丰富应用场景,加快示范应用;打造特色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深度对接津冀地区,推动卫星网络产业协同布局;完善投融资机制,增强产业发展吸引力等,涵盖商业火箭、商业卫星、地面终端、卫星网络等领域。

《措施》提出,支持卫星网络和运营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创新和推广卫星网络通信和空间信息的增值服务,推动系统运控、空间大数据等领域数字产业化、平台化;推动卫星网络和 5G 通信协同发展,支持企业开展星地异构网络互联、大容量多信关站协同组网、星地网络融合、链路覆盖增强、网络资源分配、休眠唤醒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卫星网络与5G网络、地面设备和运营服务的全链条互联互通、互为补充,探索以卫星网络为显著特征的新一代通信技术;建设卫星网络产业基地,紧密结合北京城市更新和当前商业航天发展格局,打造卫星网络总部、系统研发,总装集成、核心关键部件制造,系统运控、运营服务等产业基地。

《措施》还明确任务目标,到“十四五”末,构建具有引领性的卫星网络星座和运营平台,形成卫星网络标准体系,拓展一批卫星网络重大应用场景,打造 覆盖火箭、卫星、地面终端、运营服务及核心软硬件、系统运控的卫星网络全产业链,培育北斗创新及融合应用的产业生态,支撑“十四五”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商业航天较为密集的区域,《措施》出台后在行业从业人员的朋友圈迅速流转。“《措施》明确的26项任务中,我们看到北京经开区作为责任单位的就有14家。”长期关注经开区卫星网络产业发展的相关专家说,这体现了区域在卫星网络产业发展中具有良好的基础。

  合众思壮战略合作部总工张军锋梳理了产业提升到战略层面高度的路线:2014年,国务院60号文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航天领域;2015年,天地信息一体化写入“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火箭研发、卫星制造、卫星应用等领域在政策上向民间资本逐渐开放,成为支持商业航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他认为,目前我国航天产业正处于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前期,具有极强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产业链发展成熟,覆盖了从卫星的设计研制,到火箭的研制发射,再到卫星在轨运营与“通导遥”及位置服务等各类商业化应用等全产业链环节,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政、产、学、研、用共同推动形成了和谐共生的商业航天与位置服务产业生态环境。

“但是产业在发展中仍然存在着小、散、乱等缺点,此次《措施》的发布,明确支持经开区建设商业航天产业基地以及商业火箭创新中心等,通过产业聚集发展来理顺产业生态,识别和挖掘强项,发现和补齐短板,将有力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张军锋补充说。

而在商业航天企业星河动力公司董事长刘百奇看来,“《措施》可以引导和促进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可以在北京南箭北星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加快在商业火箭制造、卫星制造、卫星应用等产业方面的聚集效应,助力北京成为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的战略高地。”

产业基础扎实动能十足

此次出台的《措施》被认为是落实《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具体举措,明确了任务。其中,责任单位涉及北京经开区的达14项之多。是任务也体现北京经开区的产业担当。

发展卫星网络产业,把卫星送上天是前提,这也是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基础,然后是卫星平台制造,卫星里面的通信载荷的制造,包括协议的制定,最后是整个运营和服务,包括地面的整个测控系统,以及系统运控、运营服务等卫星网络和北斗产业关键环节等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国内知名的商业火箭公司大部分都聚集在北京经开区,这里还聚集了集成电路产业、高端制造产业,这都是北京市推进‘南箭北星’布局和发展卫星网络产业的基础所在。” 相关专家说。

实际上,随着北京经开区产业集群的持续升级,商业航天作为方兴未艾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已成为经开区新兴产业集群孵化培育的重点领域。2012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以蓝箭航天等为代表的我国第一批商业航天火箭企业涌现。2018年以来,经开区商业航天产业加速发展,培育了航天火箭、卫星研发、关键部件技术开发等商业航天关键环节,聚集了星河动力、蓝箭航天、中科宇航等十余家商业航天创新企业。

2020年11月7日,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阵轰鸣声,一枚黑色涂装的火箭腾空而起,在蔚蓝色的天空中留下一道白色的尾烟,直至消失在天际尽头,这枚由北京经开区企业星河动力公司自主研制的“谷神星一号(遥一)” 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这是商业航天首枚矢量控制固体运载火箭,首次突破了500km太阳同步轨道,首次实现了火箭末级主动离轨清除,首次创新应用了垂直自瞄准、低燃料消耗简约控制、低室压高比冲轨姿控动力等技术。

1月15日,刘百奇向记者透露,不仅是固体火箭取得突破性进展,星河动力在液体火箭方面也表现不错,研制了首台50吨量级重复使用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据了解,该型号发动机创新采用了多回流窝异形燃气发生器、同轴双吸高速涡轮泵、可变面积针栓喷注器等创新技术。

与星河动力公司比邻而居的蓝箭航天公司,是国内目前唯一自主掌握中型液氧甲烷发动机全部核心技术的民营航天企业,研制的朱雀二号运载火箭是国内首枚中型液氧甲烷火箭。2020年11月13至17日,蓝箭航天顺利完成朱雀二号火箭二级发动机联合试车。本轮试车的火箭发动机由80吨和10吨级的“天鹊”液氧甲烷发动机组合而成。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公司的创新原则。”蓝箭航天CEO张昌武说。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公司累计共申请专利(包括已授权各项专利)超过380项、软件著作权近30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30余项。

在卫星研制领域,曾多次与区内火箭企业组CP的零重空间公司,已完成6颗卫星的在轨交付,另有多颗卫星具备出厂条件,并将于2021年发射升空。零重空间率先提出国内首个全自主研发遥感卫星“灵鹊星座”,并计划于年内完成一期组网。此外,依托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利用自研灵鹊AI,零重空间已在全国多个地区开展高频遥感监测服务。

此外,中科宇航、深蓝航天、星途探索、九州云箭、灵动飞天等一批商业航天企业在多个领域取得积极进展。“火箭街区”成为吸纳商业航天人才和资本的旗帜区域,初步形成了有活力、有影响力的产业生态。

随着产业逐步聚集,北京经开区在地面设备、卫星运营及服务等配套领域也加速推进,如京东方传感技术、星网卫通、合众思壮等公司实现快速发展。

比如,合众思壮公司,张军锋1月14日接受本报专访时透露,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北斗高精度芯片技术及多行业智能化应用技术,在多系统高精度定位、算法、天线等核心技术领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构筑了坚实的技术壁垒,拥有国内外授权专利300余项,申请PCT国际专利19项。

合众思壮构建了以中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为核心的全球研发、生产与营销的架构,产品行销9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测量测绘、工程建设、农业等数十个行业或领域。

  卫星网络产业高位“起飞”

“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立足北京航天领域基础雄厚、人才集聚、技术创新等资源禀赋,巩固和 发挥‘南箭北星’基础优势,加强卫星网络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研发攻关,加快推进星座组网,布局地面应用终端和运营服务等产业,丰富和推广应用场景,赋能智慧城市建设,服务城市管理。”《措施》进一步明晰了目标任务,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措施》同时提出,以卫星网络、北斗应用引导技术、人才、资本、服务等创新要素在京聚集,加快培育卫星网络优势企业,带动5G通信、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在当前的大背景下,有着“火箭街”之称的北京经开区,何以为卫星网络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聚集在经开区的相关企业又能为产业发展作出怎样的贡献?

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将深入推进《措施》中任务的落实落地,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阵地,基于区内电子信息与智能装备产业的坚实基础以及四大主导产业集群的持续升级,卫星网络产业早就成为区域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区域产业规划中重点布局发展卫星网络产业,并加紧研究制定产业发展相关支持政策。

同时,注重全产业链培育、打造研发生产基地、强化场景建设、推进跨产业协同、探讨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打造更加适合卫星网络产业开放创新、协同攻关的营商环境。

在北京经开区的每一个企业个体都在努力奔跑,卫星网络产业相关企业更是如此。“《措施》中大部分任务都提到了经开区,也充分肯定了以蓝箭为代表的商业航天企业在经开区的发展具备了影响力,受到了关注,这是一个新兴产业‘崛起’的象征,同时,也为我们压了担子,为实现新发展提供了指引。”蓝箭航天CEO张昌武说。

蓝箭将立足北京经开区,在政策指引下,不断强化和提升自主研发的能力,成为中国航天的有力补充。根据研发进展,目前,朱雀二号运载火箭核心部组件完成交付,各分系统试验进展顺利,开始初样动力系统试车箭和模态箭全箭总装。今年有望实现“朱雀二号”火箭首飞。

他说,蓝箭航天致力于解决产业发展中发射能力不足、发射成本高的问题,公司通过基础设施和产能建设,保障“朱雀”火箭系列和“天鹊”发动机系列产品的研制效率和批产能力。通过火箭发动机和整箭的量产,降低进入太空成本,将极大地带动上游火箭部组件相关行业及下游卫星运营服务行业快速发展,显著加快国内卫星网络产业发展的速度。

而在星河动力董事长刘百奇看来,《措施》中提到“支持民营头部企业建设总部工厂,保障企业的空间需求,并给予政策支持”“加强基金、资金、融资支持,鼓励市属国有企业参与产业发展”“推动建设新型研发平台,共同建设实验室,联合申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制”等都是关注的重点。

星河动力公司将推进固体火箭定型量产,实现批量化商业发射,同时,在2022年完成液体火箭首飞,此外,公司上市也提上了日程。

零重空间董事长兰利东则表示,将尽快完成20颗左右卫星构成的“灵鹊星座”一期组网,2025年完成166颗卫星的星座组网,成为“上帝视角”的地球之眼。

“未来,合众思壮将以在经开区的北斗产业创新基地为依托,搭建集技术研发、创新创业、公共展示等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张军锋介绍说,还将充分发挥经开区已有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进区外卫星应用企业、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孵化培育新兴企业的方式促进产业快速发展,打造一个服务于卫星应用的新园区,与政府、上下游企业一道力争将卫星网络及应用打造成为经开区的支柱性新兴产业。

政企携手共推产业发展,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将加快推动卫星网络产业向高端化、生态化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巩固“南箭”地位,助力“两区”建设,下一步,经开区将从政策、基金、人才、专业组织、产业基地、共性平台等全方位支持研发创新,鼓励卫星网络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北京经济增长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