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技术及应用……根据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202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初审通过项目》名单,在113个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中,北京经开区10家企业参与的共计8个项目进入初审名单,标志着北京经开区有望再收获一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此次公示的202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初审项目,包括35个自然科学奖、12个技术发明奖、113个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显示,来自北京经开区10家企业参与的8个项目,进入到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中的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初审公示名单,包括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嘉永会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创新项目竞逐北京市最高科学技术奖。
既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交直流高效集成与互联关键技术,还有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数字营销技术冶炼技术,更有先进集成电路制程电感耦合等离子刻蚀机研发及产业化及应用项目,北京经开区进入公示名单项目分布在高端制造、集成电路装备、物流机器人、汽车零部件、清洁能源等高端领域,体现了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特点,一批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的成果不断涌现,有力支撑了北京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构建。
北京经开区在“两区”建设中,围绕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探索人类遗传资源服务来大幅简化国际合作研发的审批流程,中关村国际生物试剂物流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在“两区”建设中担当“先锋”。该中心已经形成政府支持、第三方运作、集中监管、一站式服务的模式,将国内企业或机构采购国外生物试剂的平均时长从6周减至1周,被誉为“全国首条生物试剂进出口绿色通道”。在诺华制药与国内医疗机构提出需求后,该中心向科技部、海关、北京经开区管委会申请,在多方的协调帮助下,最终走通了相关审批流程,拿到了相关资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成为了诺华制药CAR-T细胞治疗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机构。
为了将诺华全球设立的严格流程落地中国,中关村国际生物试剂物流中心还携手诺华,在北京经开区建立全程可追溯的细胞治疗产品管理体系,确保各关键环节的信息无缝链接,保障全流程监管和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性,为细胞治疗的顺畅争分夺秒保驾护航。
中关村国际生物试剂物流中心打通通道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征得一位白血病重症患者同意,按照诺华制药提供的方法,通过专用血液过滤系统采集患者包括T细胞在内的部分白细胞,随后将细胞冻存,经中关村国际生物试剂物流中心运送至诺华生产工厂。目前已完成解冻,并对T细胞进行基因改造,生成的CAR-T细胞,可以识别表达特定抗原的癌细胞和其它健康细胞,接下来,修饰后的T细胞经过扩增、洗涤和严格质量检查后放行,然后将细胞再次冷冻,几天后将经中关村国际生物试剂物流中心运送回国,最后经过重新编程的CAR-T细胞被输入患者血液内,识别并对抗特定编码抗原或标记物的癌细胞。“中国患者能够参与这次全球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用上诺华的CAR-T来治疗,我们希望能得到我们中国的数据,能得到我们中国的经验,能为诺华CAR-T的全球数据当中,贡献我们中国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体现我们中国的力量。”朱军说,希望这个试验能够顺利地进行,得到最好的结果,能为中国的淋巴瘤患者带来好的结果。
随着北京经开区“两区”建设,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领域产业环境及国际合作研发创新环境正在升级。除了中关村国际生物试剂物流中心这条“全国首条生物试剂进出口绿色通道”,北京经开区也正推进建设北京亦庄细胞治疗研发中试基地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引进国际先进企业项目,全力推进细胞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未来逐渐在园区内形成覆盖细胞存储、产品开发、中试研究、实际应用等细胞治疗全产业链,并积极促进细胞产业技术标准化建设,打造细胞治疗产业标杆,为北京抢占中国细胞产业核心区、跻身世界一流细胞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布局。
2019年8月,北京市政府印发了最新修订的《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在奖项设置、提名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进一步构建了导向明确、科学规范的科技奖励体系。据新的奖励办法规定,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将由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杰出青年中关村奖、国际合作中关村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6个奖种组成。此次公示其中的3个奖项。
始终围绕核心技术攻坚,全面打造发展新优势。“十三五”期间,北京经开区科技创新再攀高峰,统计显示,区内企业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45项,企业创新专注“硬科技”,聚焦“白菜心”,诞生了一批比肩国际先进水平、打破国外垄断的新产品、新技术,显示了北京经开区的产业担当。2020年1-11月,北京经开区发明专利申请增长69%,PCT专利申请增长56.7%。
致力于推进技术创新示范区建设,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未来,还将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技术攻关,优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和创新环境,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同时,进一步深化“白菜心”工程,持续建设“20+”技术创新中心,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巩固高精尖经济结构,为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