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中小微企业档案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24小时咨询热线: 400-015-194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亦庄时讯
经开区“三力”齐发驱动创新
来源: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2021-01-26 09:15:302177次

■两会深一度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2025年,北京将基本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从顶层设计层面为创新驱动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之一的经开区将怎么破局?

向制度要活力

2020年12月,大学生创业者王曦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因为赶上了北京经开区试点“五证合一”,营业执照从申请到办出,只用了不到一天。

一天就能拿照,是放管服改革的一小步,却是激发创新活力的一大步。王曦说:“好的科技体制就像肥沃的土壤,会滋养出更多的创新因子。”

那么,科技体制这块创新土壤,究竟该如何培育?让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从供给端来看,科技成果是创造经济新增长极的源头,“产学研用”一体平台亟待打通。

近年来,北京经开区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围绕创新生态建设,以亦庄科技创新实验室为牵引,以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先导基地为纽带,以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示范,以“20+”技术创新中心、“10+”中试基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作为载体,通过特色园区、企业创新中心、研发中心,构建起以市场、产业化为导向的创新生态体系。

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浪潮来势汹涌。年均承载“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余项。科创企业同比增长四成以上。

2020年8月29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高精尖产业人才创新创业实施办法》即“人才十条”正式对外发布,每年将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人才发展。市人大代表、 神州细胞总经理谢良志说,这一新政在对象条件、资助方式、扶持内容上均作出相应改变,让人看到体制创新的诚意:帮助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营造创业创新氛围。谢良志代表说,接地气的政策才能集聚人气、招揽人才,源源不断地引来好项目。

制度创新,往往带来裂变效应,对人才、项目、资本均如此。市政协委员、悦康总裁于圣臣表示,“两区”建设的机遇,145项政策,北京经开区的科技创新力将进一步释放。

向企业要潜力

在2020年9月10日举行的北京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京东方集团凭借柔性屏研究、产业化和推广应用捧得北京科技成果最高奖的特别奖。这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首次设立特等奖,授予做出特别重大科学发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产生特别重大经济社会效益或者生态环境效益的成果。京东方是首个也是本次表彰中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企业。

实际上,对于科学技术奖来说,无论是北京市还是国家级的,京东方都是常客,京东方每年专利授权数都是数倍成长,就在1月12日IFI Claims公布的2020年度统计报告中,京东方以专利授权量2144件在美国专利授权排行榜中位列世界第十三位,连续三年跻身20强。

作为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龙头,全球每四个智能显示终端就有一块显示屏来自京东方。在全球经济遭受疫情冲击的情况下,京东方在显示屏总体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一,同时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五大主流显示产品出货量和市占率也持续稳居全球第一,产能规模和技术创新方面更是双双取得突破。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董事长陈延顺说,正是持之以恒地自主创新,站在技术最前沿布局未来。

科技创新,不仅让传统企业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也使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为“参天大树”。这一点谢良志代表感触最深,神州细胞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生物药的创新型生物制药研发和产业化开发公司, 截至2020年5月15日,神州细胞独立自主研发的处于临床阶段和临床前研发阶段的产品管线包括21个创新药和2个生物类似药品种,尽管至今尚未盈利,正是凭借过硬的创新,使得神州细胞在去年6月成功登陆科创板,估值达到上百亿。

“在一些企业家中流行一种说法:创新就是找死。”科技创新投入往往很大,而且一些项目研发时间长、见效慢、风险大,所以不少企业对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反过来看,不创新就是等死。”谢良志说,想在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没有自主创新不敢想象。

“我们的很多产品,包括重组八因子、14价疫苗,在世界范围内均极具竞争实力。投资不是投机,投资要看长线,做投资决策的时候要看技术能力。”谢良志说。

按照谢良志的规划,未来神州细胞将继续聚焦临床需求,并不断努力保持技术上的竞争优势,在解决国内老百姓的切实问题后,再慢慢走出国门。“这个时间不会太长,5到10年。”

“引导创新,政府部门责无旁贷。”市政协委员、中航智总经理田刚印说,要从体制机制和政策决策方面的创新、完善,使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业创新者拥有梦想成真的公平机会,而中航智的成功恰恰就是政府为其创造的这个机会。

向系统要动力

中和街14号的汇龙森,被冠名为经开区第一代“孵化器”。20年前,1名归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带着项目来到这里,多年后,当这个团队“毕业”离开时,市值已达110亿元人民币。

这个团队,正是现在的神州细胞。“汇龙森”也是经开区的国家级孵化器,从收购一家药厂的烂尾楼开始起步,如今,汇龙森在经开区已经拥有三个孵化基地, 园区面积达到百万,累计孵化企业2000多家,其中毕业企业530多家,24家企业成功上市。2020年园区企业产值达到220亿元。汇龙森不仅孵化了企业,也孵化了自己。

董事长刘泳说,“创业生态很重要。一个健康的创业生态系统,应该集聚好的创业者、创业平台、服务机构和资金源四大要素。”

向来敢为人先的经开区,高新区、科技城、特色小镇、众创空间等为“双创”铺路搭台,构筑起创业创新的生态系统,不仅使经开区的内生发展动力得以释放,对外在高端资源也形成强大吸附力。数据显示,每日,北京经开区平均诞生8.1家科技公司。

“种下一粒种子,收获一个希望。”一直以来,经开区紧扣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把打造技术创新示范区作为重要任务,在科技创新上持续加大力度,厚植沃土造“雨林”,布局创新中心、建设中试基地、用好产业投资基金、发布人才新政,吸引项目落地发展,让项目落得住、留得下、长得大,用“双创”引擎激活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