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名称核准到从北京经开区企业准入服务厅拿到营业执照,仅仅用了3小时,让我们有更多时间谋划企业经营。”1月21日,SMC中国总经理马清海谈到刚刚成立的SMC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SMC自动化公司注册成立的过程时,这期间得到了北京经开区一如既往地的全流程“管家式”服务,加速了SMC中国总部落地的步伐。此前,SMC中国在区内建成运营了一工厂、二工厂、四工厂、研发中心等四个项目。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吸引一批又一批企业落地发展,一批企业感受到“亦庄速度”带来的“红利”,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北京经开区新注册企业数同比增长25.52%,40多个重点项目签约,投资额达到1600亿元,其中外资占比超过50%,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约11%。随着全市“两区”建设的不断推进,经开区也将以此为机遇,统筹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加速打造深化改革的先行区、扩大开放的引领区和营商环境的示范区,续写“春天的故事”。
从1年缩至66天
一枚印章带来的速度
像马清海一样,同样体会到“亦庄速度”带来便利的还有甄静海。1月21日早上,亦庄东工业区生物医药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工地上一片繁忙的景象。“每天都有新变化,开工半年多来,这里的基建已能看到雏形。”负责项目建设的甄静海每天都早早地来到工地上看看。
土地摘牌3天就拿到施工许可证,重大项目从立项、规划审批、公开招标到开工建设仅用66天,所有事项审批时间仅用了13天……这在行业内难以想象。甄静海说,“一般情况下项目开工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
项目高效落地,源于北京经开区按照“一个机构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职能部门强监管”的改革要求,围绕审批、监管、执法(简称“审管执”)一体化工作流程再造,以机制建设和标准化清单管理为抓手,变传统“条块式”行政管理模式为“审管执”全流程链条式管理机制,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2020年3月,北京经开区在全市率先推行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制,审批服务部门一次性公开告知申请人事项的办理条件、标准、技术要求、申请材料和需要履行的法律责任,审批服务部门当场作出审批决定。告知承诺制可解决投资项目报建审批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加速项目落地。
按照以往,位于亦庄新城马驹桥0014工业地块的集成电路核心零部件及耗材制造基地项目,从土地摘牌到拿到施工许可证,所有手续办理完成最快也需要两三个月时间。
为了让项目快落地、早达产,经开区管委会领导带队研讨项目创新推动方案,组织行政审批局主动介入、前置服务。行政审批局“手把手”辅导亦盛精密按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细则准备申报材料。就这样,亦盛项目在土地摘牌之前,已经准备完善了所有审批手续办理材料,变“审批等材料”为“材料等审批”。
截至目前,采取告知承诺方式办理已申请政务服务事项达199项,审批时限平均减少80%以上,事项材料平均减少30%,部分事项材料精简达到75%,审批效能极大提升。采用告知承诺方式办理后,所有事项均可实现“最多跑一次”。
政策兑现一个平台搞定
拨付资金20亿元的温度
岁末年初,北京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政策兑现综合服务平台也交出了成绩单。上线运营8个多月,该平台访问量达近20万人次,注册企业1620家,发布经开区13个政策,共计103个事项,其中,已兑现事项69个,累计拨付资金超20亿元,惠及企业828家。
“意味着经开区通过流程再造,创新政策集中兑现服务模式,搭建政策兑现综合服务平台,在一年内完成了筹备、建设、上线、服务企业等系列工作,成为全区政策兑现服务的主平台。”相关负责人说。
长期以来,企业政策申报过程中存在政策信息获取不及时、渠道不统一、申报流程繁琐等问题。北京经开区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持续优化政策营商环境,按照“一口受理、内部流转、集成服务、限时办结”的工作要求,对政策兑现工作进行流程再造,同步开发建设政策兑现综合服务平台、设立政策申报窗口,统筹开展政策集中兑现工作。
经过8个多月的试运行,平台共进行版本更新8次,增加了政策清单、政策资金预算、企业区域经济贡献监控等功能。打造形成了“线上一网申报,线下一口受理”的政策集中兑现服务模式。实现政府精准施策、企业便捷申报、部门廉洁高效的工作目标。
政策兑现综合服务平台上线后,让众多企业享受到政策兑现高效便捷带来的优化营商环境。在京仪装备需要补充流动资金,加大研发投入、加大生产力度的关键时刻,经开区发布“稳促12条”政策,并在新上线的政策兑现综合服务平台上启动申报,京仪装备在平台提交两个事项的申报,通过审核后,兑现资金快速拨付到企业,使得企业补充了流动资金,支撑了产能扩充。
下一步,按照政务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作、便利化服务的要求,继续在减材料、压时限、提高审核质效上深耕细作,推动“免申即享”、秒报秒批等惠企政策兑现方式,提高政策精准匹配精准送达的服务能力,提升平台智能化水平,为企业办事增便利、为政府运作提效率、为经济发展添活力。
“亦企”事一站办
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米的深度
“现在办事方便不说,还特别快捷!”“态度好,效率高!”近日,在北京经开区“永康港政务服务站”内,前来办事的企业职工对工作人员热心周到的服务和办事效率连声赞叹。
为探索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新机制,提升政务服务的精度、温度和速度,带动营商环境整体优化,北京经开区根据企业分布情况,将亦庄新城划分为11个片区,在每个区块建设“亦企服务港”,做到政务服务“下沉”,企业满意“上升”,让“亦城事不出港,亦企事一站办”,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米”。
智慧服务进港,让政务服务“不打烊”。2020年11月27日正式运行的“通明湖港政务服务站”在信创园运行,按照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米”的要求,这里设置24小时自助服务中心,充分利用5G、大数据等新技术,搭建“亦事通”智慧服务平台,实现集自助查询、自助办理、远程交互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自助服务,打造企业身边的“云综窗”。
“办事人可通过‘亦事通’智慧服务平台搭载的远程交互设备一键联通政务服务中心,获得‘面对面’的咨询指导、材料核验服务,同时实现进驻区级政务服务中心的全部政务服务事项从业务申请、材料提交、智能流转到结果送达‘一站式’自助办理。”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外,自助服务中心同时配备政务服务便民自助终端,综合自助办税终端、公证自助服务终端,可满足企业法人和员工个人热点事项办理需求。
为建好服务队伍,政务服务中心抽调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力量驻港服务,并根据企业开办、建筑工程许可、社会综合事务、公证等热点事项及其他领域专业事项分成若干流动小组,打造“流动窗口”,实现轮流进港办理。
“在北京经开区,服务就在身边,社区建有居委会,企业有亦企服务港,办事特别方便。”区内企业负责人说。
实际上,亦企服务港的建立,加强了政府和企业间信息交流、政策互通,完善政企社参与营商环境建设新机制,同时,也强化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促进政务服务质量效率同步提升,打造舒心便捷的多元化政务服务阵地,切实提升企业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