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中小微企业档案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24小时咨询热线: 400-015-194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地方动态
实现智能化管理“1+N”模式 青岛市市北区档案馆让“旧资源”成“新产业”
来源:转自中国档案网2021-01-28 11:37:341331次

“十三五”以来,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档案工作引入科技元素,打造“智慧档案馆”和“1+N”档案管理模式,目前收藏文书档案、婚姻档案、照片档案、声像档案、基建档案、会计档案、公证档案、实物档案等20个门类、256个全宗、23万余卷件(册)。新档案馆于2019年6月启用,建筑面积10649.24平方米,是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国家级数字档案馆、绿建新标准实施以来的全国首家绿建三星级(最高级)综合档案馆。

“智慧档案馆”实现管、查“一键化”

走进位于绥宁路19号的市北区档案馆,“智慧档案管理”新模式让人耳目一新。这里更像是一间充满未来工业风格的厂房,共2800平方米,排列着数百排高大的智能密集架,手指一点,密集架便轻松“行走”,不需查阅时则“一键归位”,节省了大量的存储空间。

据了解,这是一座全自动化智能库房。“智能库房管控系统包括温湿度监测系统、库房除湿加湿消毒系统、档案实体管理系统、智能密集架管理系统等,可实现自动调节并维持恒温恒湿的保存条件。”工作人员介绍,市北区自2019年开始建设“智慧档案馆”,现已建设了信息中心机房、视频监控和入侵报警系统、电子查询查阅系统、档案业务统计分析系统、智慧化工程系统终端等整套智能化装置。文档服务中心可同时容纳40余人查阅档案资料,配备自助查阅系统、叫号系统、评价系统等设施设备,实现“一键调档、一键查档”。

实际上,整个档案馆大楼便是一座“智慧楼宇”,是绿建新标准实施以来的全国第一家绿建三星级综合档案馆,蕴含了很多高科技手段。笔者才发现头顶上是没有灯管的。“建筑采用的日光转换系统,是通过透镜折射的原理,将自然光引入室内充当光源,可省电40%以上。”加上厚重的外墙户结构、高性能外窗、地源热泵系统和热回收效率不小于60%的新风机组,大楼可以自发调节到“冬暖夏凉”。

“1+N”模式让历史“活起来”

“把‘小藏馆’办成‘大联盟’,‘死档案’变成‘活教材’,‘旧资源’转成‘新产业’。”这是媒体对市北区“1+N”档案馆管理模式的点赞之语,生动形象地概括了这种模式的新功能。

“1+N”,即将辖区N个专题档案馆或展馆纳入1个综合档案馆总体管理,形成馆际联合、资源共享、运作灵活的档案综合体,可大大提高全区公共资源的社会服务能力。

“这种模式弥补了现有综合档案馆面积不足、规模小、资源分散等问题。”市北区档案馆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市北区不断扩大“N”的加入力度和范围内涵,由最初的3个(子)档案馆发展到如今12个,涵盖博物馆、展览馆、革命斗争旧址、学校等多个层面。载体有了,如何让资源“活起来”?市北区档案馆围绕政府实事、民生利用、文化弘扬等主题,每年固定举办2至3次大型主题档案展览活动,扩大“1+N”效应。截至目前,档案馆利用“珍迹”特藏馆、“记忆市北”综合展馆、“民俗市北”专题展馆、青岛市清廉家风馆、青岛市“1+N”劳模创新工作室,举办“潮起邮轮港 扬帆再起航——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一周年成果展”等活动,接待量达800余个团体,被2.1万余人点赞。青岛市清廉家风馆还因为其古朴典雅的“国风”味道被参观者在朋友圈中传成“网红”,被青岛市妇联命名为“廉政教育基地”。据统计,近年来,市北区的各专题(子)档案馆每年接待参观者和游客200多万人次,葡萄酒博物馆、啤酒博物馆等国家“AAAA”级景区每年创收近亿元。

在“1+N”模式中,不能不提的是《记忆中的市北》历史文化系列丛书。翻开一本,便如同翻开了一部厚厚的市北文化史,红色薪火、村庄剪影、名企老校、民俗风情,如涓涓细流,悠长隽永。据了解,市北区每年编纂一套,目前已出版了十辑,发表文章800多篇,合计300多万字。近日,《记忆中的市北(第十辑)》分获山东省档案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青岛市档案学优秀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