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公布。30多年来,档案法的实施与浦东开发开放国家战略一路同行、交相辉映,共同构成浦东档案工作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强大推动力。
档案工作依法治理进程不断加快,档案业务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
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积极为全区档案事业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推动档案工作与区域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档案事业发展列入历次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区委常委会每年听取档案工作汇报,区政府及区委办、区政府办围绕档案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重要专项工作制定规范性文件,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制度保障。区人大、区政协积极支持档案工作,将档案法治列入浦东法治政府建设内容,将执法档案管理写入区人大专项执法检查报告,区政协文史委与区档案馆合作推出多部高质量的档案编研著作。
区档案局严格贯彻落实“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档案管理基本原则,不断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分级责任机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区域档案管理网络;为适应各项事业发展要求,区档案局调整扩充档案进馆范围,153家各级各类立档单位、1300多个村居委均建立了规范化档案室;以升级达标、培育“标准档案室”等措施为抓手,推动全区档案管理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十三五”末,60%的立档单位创建为区标准档案室,多家单位被评为市级样板档案室;建立重大工程项目档案“提前介入、全程跟踪”监督指导机制,实行“一次交底制”、巡检制、问题单位约谈制等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管理制度,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确保档案管理与工程项目建设同步推进,按节点、保质量完成竣工档案收集整理;档案依法监督机制日趋完善,实名通报、“双随机一公开”等制度的推行,有效提升了各单位的档案法治意识和档案管理水平。
此外,全区档案工作条件和环境得到显著改善。2006年区档案馆新馆建成启用;“十四五”时期,一座面积达6.5万平方米的档案新库房也将建成,届时,档案馆库总建筑面积将达8万余平方米。各立档单位也都不断加大对档案工作的投入,形成了门类齐全、内容丰富、载体多样的区域档案资源体系,浦东“社会记忆”得到极大充实。
档案工作改革创新不断深入,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浦东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从沧海桑田到国际化大都市,改革创新是浦东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档案领域也不例外。浦东档案事业依托浦东开发开放的制度优势,在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创新上走在前列,努力实现由传统向现代化的全面转型。
在管理创新上,区委、区政府作出了区域档案管理体制整合的战略决策,于2001年7月建立了档案局、档案馆、城建档案信息管理中心“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统一管理”的“大档案”管理体制。
在科技创新上,浦东新区档案部门率先采用模拟/数字双向转换技术,解决档案的长期保存与快速利用问题。全面推行档案“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管理,馆藏及全区立档单位存量应进馆纸质档案已实现100%数字化,立档单位电子文件接收进馆率也达100%,档案数字化利用率达96%以上。围绕“物理分散、逻辑集中、异地服务、全网共享”的目标,浦东新区档案部门较早开始研发运用区域档案分级管理系统、文档一体化系统等先进管理模式,逐步构建起馆室联动、共享利用的区域档案信息管理交互平台。积极开展自贸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实现了文件收集、整理和归档方式的变革。城建档案现代化管理迈出坚实步伐,实现工程项目指导验收“一站式”服务、电子化发证,并纳入全区规划综合验收体系;推行声像档案数字化接收、数字化白图接收等信息化管理新模式,大大提升了工程文件材料的归档效率和质量。
在服务创新上,浦东新区档案部门较早建立了民生档案跨省异地利用服务机制。从2013年启动至今,已与全国75家档案馆建立了异地利用服务合作机制,长三角地区县级以上城市实现全覆盖,并运用先进技术逐步实现“当场办结”。与民政、疾控中心、房地产管理等部门开展档案资源共享,推出手机APP、“市民云”等移动端预约查档和自助下载服务,让群众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档案服务。目前,通过各类在线方式完成的查档服务比例已超过60%,档案利用服务迈进“互联网+”时代。
档案工作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档案价值和作用不断彰显
浦东新区档案部门充分发挥“大档案”“大资源”“大服务”优势,不断扩大档案工作社会参与度、覆盖面和影响力。浦东新区档案部门紧跟浦东改革建设步伐,围绕新区“五大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等战略部署,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张江科学城、陆家嘴金融城、商飞总装基地等重要建设规划的建档工作,开展保障房、农村土地确权、污染源普查等民生档案管理利用工作,为浦东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留史存证作出了重要贡献;积极服务浦东在线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开发行政审批电子文件在线归档系统,实现行政审批“办结即归档”;建立了常态化的档案开放鉴定机制,最大限度满足公众档案利用需求,年均档案核准开放率达20%以上;不断优化档案利用制度、手续、流程,推出语音咨询、预约优先、特殊对象“送档上门”、大批量利用绿色通道、档案移交单位专户查阅等便民服务举措,档案利用量达年均7万余人次;20类民生档案就地受理查阅服务覆盖全区64个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1300余个村居委,纳入社区“365天办公”和“家门口服务站”服务内容。档案文化建设成果丰硕,区档案部门编撰的《浦东简史》列入区委“四史”教育书目清单,《浦东家族文化》等档案文化精品相继出炉,与文博、传媒、高校等部门和单位合作,形成书籍、展览、影视片等多形式档案编研成果,促进了浦东地方史研究的发展与创新;不断创新“国际档案日”活动形式内容,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2020年创造了线上线下观展500万人次的新纪录;建成国家级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将档案教育纳入全区128所中小学拓展型课程,在服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人文素质建设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如今,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新修订的档案法已开始施行,我国档案法治建设进程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浦东新区档案部门要紧抓机遇、主动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方略,尤其是对上海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档案工作“三个走向”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档案法,奋力推动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谱写档案事业发展新篇章。
奏响改革强音,勇当引领发展的旗帜标杆
一要牢固树立“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意识,准确把握档案工作在党的事业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自觉地围绕中心开展工作,强化政治担当和政治自觉。二要更加突出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完善档案工作组织体系。按照新修订的档案法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监督、分级管理、统一规范、分类指导,强化档案主管部门职责,进一步明确基层建档主体责任,更好实现档案工作全程有效管理。三要推动档案工作关口前移,做好源头把控。高度关注新政策、新业态、新技术、新趋势,按照档案干部早培训、工作机制早建立、业务指导早介入的原则,同步开展档案工作监督指导,协助新建档单位、新建工程项目及时建立档案工作管理体系,确保档案工作同步协调发展,通过关口前移、源头把控实现后端质量可控。四要大力完善档案工作监督检查机制。要用好监督检查这把“利剑”,将档案法治纳入浦东新区“法治政府”建设总体布局,联合区人大等有关部门构建运行高效、程序规范、执行有力的档案执法机制,扩大档案监督检查覆盖面,把依法治档重点工作抓紧、抓好、抓实,确保档案法治建设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挺立开放潮头,构筑浦东区域档案资源高地
一要增强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推动全区各门类载体档案资源均衡发展。要进一步规范各立档单位的档案源头管理,指导各单位完善归档范围、健全收集机制、拓展收集门类,从而完整展现浦东经济、社会、民生、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脉络和特征。二要突出主动记录,当好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忠实记录者。要围绕浦东开发开放,通过定向征集、影像记录等方式,对浦东发展轨迹进行连续归集。要围绕自贸试验区、科创中心建设等国家战略的主承载区开展重点建档服务,形成完整系统的记录。要加强对重点企业包括特色民企的建档工作,形成更多反映浦东创新创业特质的历史记忆。三要强化“人民视角”,围绕浦东历史发展中的突出特色和百姓关注热点,如重点地标变迁、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新闻事件等,组织档案部门和社会力量,有意识地开展资料收集工作,丰富和优化档案资源结构。加快构建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档案接收存储新布局,建立更多“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档案信息分布管理新模式。四要积极探索推动新领域新技术建档,对重点门户网站、政务新媒体、社交媒体等形成的有价值的电子文件建立归档管理机制,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实现高价值信息的在线采集、自动归集。推动三维城建档案管理模式成熟运用,提升全区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可视化、智能化水平。
闯出服务新路,打造档案资源供给优质窗口
一要围绕大局做好做强档案服务。围绕浦东定位和“十四五”规划,积极作为、主动服务,发挥好基础保障、资政参谋作用。二要围绕民生需求做精做细档案服务。秉承“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把人民群众心之所向作为档案资源供给的方向,不断深化档案利用服务“供给侧”改革,拓展民生档案的门类和数据增量,促使民生档案便捷化利用“最后一公里”更多地嵌入到“家门口服务站”“15分钟生活圈”等城乡社区服务终端,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有质量、更有温度的档案服务。三是围绕时代热点和社会关切打响档案文化品牌。充分挖掘浦东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元素,联合党史、文博、传媒等相关单位,加强系统性的档案资源整合提炼和多载体的档案文化产品开发,讲好“浦东故事”,提升档案馆的文化吸引力。要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展浦东党史人物、党史地标、党史故事的挖掘宣传,形成“浦东红色档案”特色品牌项目;发挥全媒体传播优势,开发形式多样的档案文化产品,加强对馆藏珍品的宣传推介。四要在档案开放上迈出新步伐。集中力量展开攻坚战,在今年上半年完成馆藏10万余卷到期档案的开放鉴定工作,并建立开放档案全文公开的常态化工作机制,让群众更多、更快地享受档案事业发展成果。
勇当创新先锋,打造档案治理现代化浦东样板
一要推动档案数据共享机制建设。加强区域层面档案资源数据化、档案管理智能化、信息服务智慧化的顶层设计,致力于“高效办成一件事”的目标,建立在线档案管理和信息共享服务机制,实现“一库汇所有、一图观全馆、一网管全程”,为浦东新区政务服务“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提供基础性、支撑性在线信息服务。推动档案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逐步达到政务信息互通、业务数据互通、档案数据互通,最终实现对政务信息、业务数据等各类电子文件的“单套制”归档。二要加速推进在线行政审批电子文件实时归档系统建设,树立“项目审批过程就是档案质量审核”的理念,实现流程精简、智能处置、自动归集、事毕档归,从源头上把控归档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有效提升档案在线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三要加快推进工程项目档案资料归集“全程网办”。完善“早期介入、跟踪指导、全程网办”的工作机制,推动工程项目档案监督指导从“全过程监管”升级为“全流程服务”,项目竣工图、声像资料等实现电子化归档,提升服务城市建设效能。四要提升档案数据智慧管理和应用能力。开发更多实战管用、群众受用的智能服务场景,加深档案管理软硬件环境的智慧化程度,逐步建立包括库房管理、安全管理、信息化运维等贯穿档案工作全流程的智慧管理集成体系。针对各类数据查询利用场景研发馆库数据资源需求解读、智能筛选等智慧检索技术,提高档案利用的精准度和便捷性。
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征程,浦东新区档案部门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浦东提出的目标定位为基点,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档案法为核心,勇当标杆、砥砺前行,进一步坚定政治方向、坚持人民立场、围绕中心大局、强化基本职能、深化改革思维,突出信息化、智慧化、法治化的转型方向,推动浦东新区档案事业在“十四五”时期实现“进步指数”倍增,在服务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2月25日 总第3644期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