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中小微企业档案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24小时咨询热线: 400-015-194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亦庄时讯
亦城史话 | 东合盛
来源: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2021-03-01 10:32:131204次

上一期,小亦为大家介绍了宏农庄的由来。今天精彩继续,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长河一起来了解东合盛的变迁。

东合盛

东合盛位于南海子东南隅的回城门内,其南邻青云店镇;东与通州区马驹桥镇接壤,北三里许为石太庄;西偏南三里许为屈庄,原属瀛海镇最偏远的辖村。

听当地老人说,早先,这里就有西合盛和东合盛的地名。西合盛位于屈庄西侧,原本属海子外小回城一家地主的地。最初是由佃农形成的庄子。曾住有张、腾、常、刘、胡、吕等几户人家。上世纪五十年代中,被集体搬迁至在海子里为昌平移民新建起的“新建乡”,后来西合盛原村址成了北京卫戍区3689部队的副食生产基地。

东合盛其实就是梅庄子,听当地老人甄松鹤说,当年梅家在此建庄,听了当地乡紳的建议,以西有“西合盛”为由,就相应称这里为“东合盛”了。不过,东合盛的名字始终没有梅庄子叫的响。当七个庄子合并到梅庄子后,大家认为“梅”与“没”谐音不吉利,就决定还是东合盛的庄名好,喻意合和昌盛。这一提意即得到了大家的一至赞同,从此又重新叫起了东合盛。

东合盛虽然处在历史南海子最偏远的东南隅,但这里因清康熙皇帝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在此海子墙上又开辟了一座回城门,成为南海子的九门之一。清代帝王来南海子,经常出此门到青云店、采育一带游幸活动。因此,这里的地理位置就显的格外重要了。从一幅绘于清道光年的《南苑全图》上来看,这一地域清楚的标有“章京住房”和“兵丁住房”,证明这里曾是清代帝王经过的重地。听当地老人说,南侧不远的凤河上,曾建有“大天桥”和“小天桥”,大天桥是海子墙跨凤河之桥;小天桥是过人之桥。

“康乾盛世,嘉道中衰”。自清嘉庆、道光开始,清朝走入衰落,以后的各代帝王因国事日艰,宸游渐少。每次来南海子,也只是到旧宫、新宫和团河宫短期驻跸散心。回城门这一带早已没了帝王的宸迹。因此,南海子的这一地域早已被荒废了。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官准南海子招佃垦荒,回城门里这片荒地被清宫一位王姓太监看中,在此置地千亩建起了“福善庄”。

在福善庄南侧有个小庄子称“刘家庄”。据刘家现在的后人刘启安说,刘家本是“福善庄”王家的佃农,为耕作方便,就在负责耕种的地头盖了几间简易土房,这就是后来形成的刘家庄。

卢庄子在福善庄的西侧。卢家本是通州张家湾垛子村人,清朝末年,听说海子里招佃垦荒,卢老爷子哥五个就来到海子里“盆窑”(同心庄)的表亲家。后来,他们也是在地头盖了几间简易土房,形成了卢庄子。

福善庄的北侧是梅庄子。梅氏家是京城富户,南池子和北池子都有梅家房产。梅家因与福善庄的主人王太监相识,梅家主人就托王太监也在南海子置地建庄。就这样,在王太监的帮助下,梅家老哥仨:梅绍平、梅绍安、梅绍福就在福善庄北侧一个叫东合盛的地方建起了梅庄子。其后人有梅树春、梅树荣、梅树森、梅树岭等。

在梅庄子的西北侧是公合庄,仅住有刘姓一家。当地人对该庄来历说不太清,只知后人叫刘喜瑞,是个有文化的人,曾以教书、算卦维持生计。

在梅庄子正北侧有个庄名叫马场,因是清代养马的地方而得名。住有解姓(后人解福顺)、杜姓(后人杜文奎)、陈姓(后人陈文臣、陈文永)三姓人家。

刘庄子的南侧就是南海子九门之一的迴城门,清代,在迴城门里派有由满族上三旗族人驻守的门君,后来也形成了小的自然村落,被当地人称为门里头,这就是迴城门村。新中国成立前,这里仅住有花姓(后人花重旺)、温姓(后人温继忠)、常姓(后人常永会)等几户满族人家。

就这样,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便于管理,将以上七个小村庄,集中迁到梅庄子成为一个行政村,这就是东合盛。

东合盛1946年属河北省大兴县四海庄乡;1952年改属南苑区石太乡;1955年改属太和乡,隶属红星集体农庄;1958年属大兴县红星公社太和大队;1984年置太和乡,属之;2000年属瀛海镇。2010年至2013年,村民搬至南海子公园东南侧的南海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