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中小微企业档案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24小时咨询热线: 400-015-194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地方动态
全国人大代表席文建议 用好“千村档案”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来源:转自中国档案网2021-03-09 09:01:13992次

1.jpg

“村落历史文化档案反映了农村社会历史变迁、经济生产、民俗风情等内容,是劳动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不可多得的研究乡村历史和现状的素材,更是人们乡土归属感、认同感的重要精神载体。”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卫视首席主播席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同时又是一名媒体人,席文非常关心和关注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他多次参与有关节目的制作和采访报道,走访了浙江省内许多历史文化村落。在走访过程中,档案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席文说,浙江省是全国历史文化村落数量较多的省份之一,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大量村落的历史风貌逐渐消失,附着于村落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类村落历史文化档案资源也正趋于湮灭和散失,抢救和保护村落历史文化档案资源十分必要。

据了解,2016年6月,浙江省档案局联合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省财政厅,在全省部署开展“千村档案”建设工作。该项工作以数据建库的形式对全省1306个历史文化村落的历史文化档案资源进行抢救和保护,设计了统一的村落建档指导方案,配套专用档案数据管理系统,并被纳入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考核指标体系。至2019年底,“千村档案”建设工作已全面完成,建成包含1410个历史文化村落档案数据的资源库,数据量达5TB。

“通过村落建档存史,全面盘清了历史文化村落的‘家底儿’,记录了村落多样性原生态信息,留存了村落风貌,延续了村落文脉,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重要作用。”席文说。

据了解,从2016年到2019年,浙江“千村档案”建设工作完成了阶段性目标任务,形成了数量可观的村落历史文化档案数字资源。

“但就‘千村档案’建设自身来讲,特别是在如何深化拓展、发挥好其价值和作用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对此,席文提出3点建议。

 一是继续扩大“千村档案”建设覆盖面。据统计,目前浙江省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已经由2015年的1306个增加到2559个。因此,要持续推进“千村档案”数据建库工作,做到历史文化传统村落100%建档。

 二是大力推进“千村档案”数据协同应用。有关部门有必要对“千村档案”数据资源加以进一步归集和管理,纳入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中,为数字乡村建设应用场景提供基础性支撑,在乡村数字生活新服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活化“千村档案”数据建库成果。据了解,现在已经有不少档案部门利用“千村档案”数据建库成果编研出书、举办展览,但其中大多数活动是在档案馆内开展的,其影响力有限。村落文化活化的最好方式,还是要让村落文化回归本源。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基层档案文化建设的指导,协助村级组织在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农村文化礼堂等基层阵地建设中充分运用好“千村档案”数据建库成果,丰富陈列展览内容,打造“乡村记忆馆”“乡土资料馆”“村史馆”等村落历史文化传承场所,全方位用好“千村档案”,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3月8日 总第3649期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