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保护敦煌文化遗产,自20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开始探索和研究用数字技术保护莫高窟,以达到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目的。目前已累计完成了230多个洞窟的数字化采集。
莫高窟现存洞窟735个,其中保存完好、存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000多身,距今已有1650多年的历史,是全世界仅有的两个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全部六项标准的遗产点。由于窟内的彩塑和壁画都是由泥土、木材、麦草等材料制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参观游客的增多,莫高窟文物的保护面临巨大压力。为应对莫高窟不可逆转的衰退,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就开始提出“数字敦煌”构想,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实现敦煌石窟文物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和普通文物相比,敦煌石窟壁画和彩塑的数字化面临诸多难题。要将壁画完整地搬到电脑里,前期需要采集海量信息,后期数据拼接、整合、存储等系列工作都需要人工手段完成。据了解,采集一平方米壁画一般需要50到60张图像,一个壁面采集上千张,大型洞窟达到4万多张,而一个中型洞窟全部完成数字化采集工作需要3个月时间。
在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档案,保护好洞窟文物的基础上,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好地欣赏敦煌艺术,让敦煌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近年来,敦煌研究院加快与科技企业的合作步伐,让数字资源和敦煌学研究不断接轨最新科技,通过一系列创新手段弘扬敦煌文化,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说:“在数字化建设当中,我们也发现数字化不光是保存的意义。通过十多年努力,我们建成了数字展示中心,通过球幕电影和高清晰度的画面,达到了让观众看得更好、看得更清楚这个目标。同时,我们有很多数字化的画面,在网上通过手机也可以看到,现在我们除了‘云游敦煌’之外,还有很多小程序,通过手机,大家进入敦煌研究院的网页就可以看到很多很丰富的、分门别类的敦煌壁画的内容。这样的话,就是很好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让保存在文物库房中的这些千年的文物活起来。’现在通过网络,我们可以让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欣赏到敦煌艺术。”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