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脑”上岗 全流程信息化
在防汛抢险中,创新科技装备逐渐成为利器。经开区不断推进科技防汛装备应用,用科技壮大防汛抢险力量,实现防汛监测、防汛力量调度、防汛抢险响应全流程信息化,初步形成科技防汛体系。
探头实时监测20多个重点防汛点位
连日降雨,让经开区城市运行局应急处工作人员不时打开电脑或移动终端查看情况,屏幕上列满“凉水河5号、新凤河1号、蓄滞洪区3号”等河道及重点防汛点位名录,随意点击一个名录,河道及周边景象实时画面便出现在屏幕上,点击屏幕上放大、移动等远程操控按钮,观察重点防汛点位实时积水情况。
这是经开区搭建“防汛排水物联监测与分析决策系统”时,在区内各个河道及重点防汛点位安装的监控探头、电子水尺传回的图像及数据。雨汛来临时,经开区防汛人员可通过这套系统远程实时观看画面,并通过电子水尺回传的测量数据,掌握降雨、泄洪、洪涝等情况,便于实时精准调度防汛力量。
经开区利用科技装备监测的点位已扩展到20多个,覆盖区内各条河道的主要排水口及其他重点防汛点位。科技化手段监测成为全区防汛抢险工作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各防汛单位按照“在岗、在职、在责”要求,实行领导在岗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基础上,经开区将结合北京市监测预报数据,利用区内水文、防汛系统设施,加强对全区河道等防汛重点部位雨情、水情等进行监测,根据实时数据和防汛力量及时开展前期预防、精准抢险等工作,同时与各条河道上下游区域互通有无,共同防汛抢险。
分析雨量云图精准调度防汛力量
除了监控探头、电子水尺等科技装备,经开区还在核心区、路东区、河西区等各区域安装了雨量计,可实时监测各区域降雨量情况,遇到强降雨,结合多种监测数据,精准调度防汛抢险力量。
7月6日夜里的一场强降雨,引起经开区防汛指挥人员关注,实时监测降雨情况。“这片云正在向南移动,雨量计监测的情况也是核心区雨量增长速度下降,河西区雨量增大。”一名防汛指挥人员结合显示屏显示的云图、雨量计监测数据进行着判断决策,判断出新的降雨形势,立即调度降雨量减弱网格单元区域防汛力量妥善处置负责区域防汛抢险工作后,到降雨量增大区域支援。
在全市发布的气象信息中,有强降雨的气象信息,经开区防汛指挥人员紧盯监控探头、雨量计、云图等科技装备回传的数据、图像,结合多种信息数据,精准分析决策实时调度防汛力量,统筹协调让防汛抢险力量最大化。
精准定位、实时图像提升响应速度
在经开区划定的11个防汛网格单元区域中,负责每个区域的防汛小组接到雨情便进驻,开展巡查、疏通排水口、排水抢险等工作,而每个防汛小组配备了监控探头、精准定位等装置,防汛抢险工作动态会实时传回后台。
每个网格单元区域的防汛小组所在位置,及开展巡查、疏通排水口、积水抽排等工作动态,在经开区防汛指挥人员的后台监控系统都能通过监控探头实时查看掌握。据防汛指挥人员介绍,掌握防汛小组实时工作动态,不仅能了解哪一区域防汛压力大、防汛力量不足,还能调度防汛压力相对较小的防汛小组进行支援,发挥协同效应,将各防汛力量发挥出更大的防汛抢险作用。
防汛抢险任务紧急,支援小组如何能快速找到发力点提供支援?装备到各防汛小组的精准定位设备能发挥作用,防汛指挥人员会全面分析找到防汛抢险形势紧迫点位,并远程向支援小组发送位置信息,支援小组按照精准定位,快速找到指定点位开展防汛抢险工作。
在经开区重新布控防汛力量、形成科技防汛体系的支撑下,今年北京市上汛以来,经开区并未出现积水影响交通或内涝影响生产生活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