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中小微企业档案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24小时咨询热线: 400-015-194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地方动态
尊重历史 秉笔直书
来源:转自中国档案网2021-07-05 16:05:52847次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近日,甘肃省档案馆口述史料采集人员赴永昌县采访甘肃省红西路军史研究员袁永涛。

与红西路军历史结缘

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党史界、学术界逐渐兴起研究红西路军历史的热潮,越来越多的人把红西路军历史作为一个研究课题。一次,袁永涛参观了位于永昌县城南街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讲解员讲述的红西路军在永昌的战斗历程,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随后,他不断思考一个问题:既然永昌有这么多的红军战斗史实,即红色文化资源,怎样才能把这段历史经过研究整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编写一部书稿,让更多的人关注这段历史,把这个精神财富留给后人?也就是从这时起,袁永涛萌生了把研究红西路军历史作为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一个主攻方向的想法。

袁永涛当时从事中学英语教学,他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要涉足红西路军的光辉历史研究,只能是自己给自己找的一份苦差。他的同事还曾开玩笑说他不务正业。他当时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任务是不管有多么大的困难,也要想方设法克服。为此,他认真研读红西路军方面的书籍,并利用假期走访了永昌及周边市(县)有关红西路军的战斗遗址。

此外,只要一听说哪里有老红军战士,袁永涛就登门拜访,有时还去找居住在战斗遗址周围的老年人,向他们了解有关红西路军的战斗情况,因此积累了很多资料。后来,袁永涛离开教学岗位专职从事《永昌县志》(1991—2005)和《中国共产党甘肃省永昌历史》(1936—1978)的编撰工作。这些工作经历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确切地讲,就是从这时起,袁永涛开始系统研究红西路军历史。

他深知,自己仅知道一点皮毛而已,要想把这段历史彻底研究清楚,充分发挥其资政育人的功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需要一种钉钉子精神,需要艰苦探索。他用自己掌握的有关红西路军鏖战永昌的史料,出版了一部长篇纪实文学《红色永昌》。这部作品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西路军历史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宝贵的精神财富记录下来,使红西路军鏖战永昌的光辉历史入脑入心、入骨入髓。

红西路军鏖战永昌历史的特点

袁永涛正式从事研究红西路军的工作后,他首先关注红军从甘肃会宁县城出发,在景泰县境正式组建红西路军,最后到达新疆哈密,在180余天的战斗历程中发生的大小战斗的时间、地点、人物、敌我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情况等,并进行全方位研究,仔细考证。

后来,随着河西地区各市(县)对红西路军战斗史料的深入挖掘整理,参与的人越来越多。袁永涛在了解了红西路军在河西地区战斗的情况后,就把研究重点放在了永昌。因为红西路军在永昌战斗了40余天,大小战斗30余次,著名的战斗有10余次,保留下来的战斗遗址多达30处。从1936年11月18日红西路军占领永昌,到同年12月29日全线撤离永昌,他们浴血奋战,歼敌6000多人,有2000多名红西路军指战员壮烈牺牲,可以说,红西路军在永昌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为实现伟大理想而舍生忘死的铿锵足迹。

袁永涛经过数年的刻苦钻研发现,永昌县的红色文化资源与周边市(县)的红色文化资源还是有区别的。如果要找共同点的话,红西路军在永昌的战斗历程,是整个红西路军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要找不同点的话,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永昌县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在河西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的地方,有13个乡村级的政权,还有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这个红色政权的诞生为后来的河西地区其他县组建苏维埃政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二是位于县城南街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是红西路军总指挥部在占领古浪、永昌、山丹、临泽、高台五座县城中,驻扎时间最长、保留最完整的唯一一个指挥部。三是位于新城子镇宦家庄的大沽政治部旧址,是迄今为止唯一保留红军标语的地方,这对研究红西路军的抗日主张、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军民共建等方面的史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四是在西安事变期间,红西路军总部怎样执行中央军委的指示,汇报红西路军什么时候西进、什么时候东返,在中央档案馆解密的52份红西路军电文资料中,直接从红西路军总指挥部发出和接收的电文就有30份,所以说,红西路军如何全力以赴配合陕北主力红军的战略大行动的史实就在永昌。五是永昌县先后于1984年和2001年在县供销社院内出土了800余件红西路军掩埋的枪械,这在红西路军驻足的甘肃、青海和新疆中,也是唯一出土的数量最多的、武器规格比较完整的武器发掘地。六是永昌县是当时红西路军战略物资的补充地,为红军提供的粮食、清油、牛羊肉、毛毡、羊皮,以及生产武器所需要的铜、铁等物资数量最大。七是永昌县为红西路军组建骑兵提供的马、骡子、毛驴数量最多的地方。八是全县有140名优秀青年参加了红军。九是红西路军在坚守永昌期间,与马家军殊死搏斗过程中,除了前进剧团打了败仗,其他的战斗均取得胜利,可以说红西路军驻扎永昌期间,是这支大军的鼎盛时期,与马家军始终处于军事对峙的状态。十是红西路军在坚守永昌期间,广泛宣传了党的主张,深得民心,使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理念深入百姓的心中,所以永昌人民在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有成千上万的优秀青年走上前线并作出了巨大贡献。

如此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编撰《西路军鏖战永昌》夯实了基础。《西路军鏖战永昌》的专著,是迄今为止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市(县)级唯一一本红西路军的著作。在袁永涛看来,这也是对长眠在永昌大地上2000余名红西路军指战员忠魂的一个安慰。

新时代要大力弘扬红西路军精神

袁永涛认为,要讲好红西路军的故事,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红西路军故事的重要指示精神。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高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参观时说:“我心里一直牵挂西路军历史和牺牲的将士,他们作出的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载史册。他们展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体现了红军精神、长征精神,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发表后,有关红西路军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小说、舞台剧等艺术作品如雨后春笋,进入人们的视野。袁永涛始终深入挖掘红西路军鏖战永昌的故事,向群众大力宣传红西路军的革命精神。红西路军的革命精神内涵十分丰富,概括起来,就是“听党指挥、服从命令、舍生忘死、忠贞不渝”。

新时代,对于如何弘扬红西路军的革命精神,袁永涛认为,要拿出具体的实际行动,要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用这段“看得见的历史、摸得着的历史”,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要用这段历史的精神内涵凝聚起大家的精气神,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多干实事,努力克服在工作中、学习中、生活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堂堂正正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为建设幸福美好家园尽心尽力。

永昌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怎样才能把它变成一张宣传永昌、展示永昌的红色文化名片,助推永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呢?在近年来的红色旅游热中,有些人仅知道甘肃的南梁、会宁、高台、哈达铺等地,却很少关注永昌。原因是除了永昌的红色旅游硬件设施相对滞后外,还缺少一张红色文化名片。对此,袁永涛的想法是:积极打造一张红色文化名片,通过艺术创作宣传红色永昌。他认为,艺术创作就要深深扎根于永昌红色的土地,心中时刻装着百姓,跳出“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走进实践深处,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艺术作品,才能讲好永昌红色故事。他认为,用“红色永昌”来定位比较合适。这个概念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涵盖了红色文化永远昌盛之义,二是涵盖了这些红色文化发生在永昌大地的地域名称。

2021年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在“四史”学习教育中,党史教育处于首位。而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讲好党史故事。袁永涛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党史教育活动的讲解工作,为党政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工作人员等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红西路军的故事。

永昌是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近年来,这里城乡面貌巨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些巨大变化背后的故事,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照耀下,勤劳勇敢的永昌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智慧和双手书写的一部“创业史”,这也为袁永涛在讲好红西路军故事的同时,讲好其他方面的红色故事提供了素材。

袁永涛说,永昌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里有很多的红色故事。作为一名普通的史料编研工作者,今后他将继续研究红西路军的历史。《西路军鏖战永昌》出版后,袁永涛总觉得还有许多的红色故事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整理。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一种方式,有生之年,他会一直把红西路军的历史讲下去。

采访结束后,袁永涛把他的著作《西路军鏖战永昌》《天下骊靬》《红色永昌》无偿捐赠给了甘肃省档案馆。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7月5日 总第3700期 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