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放之世界皆有体现,成为学界业界共识。从国内视角看,《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印发以来,特别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印发以来,我国越来越多的档案馆积极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从国外视角看,尽管国外档案馆未必明确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但从其档案工作内容中也能够反映出档案馆鲜明的政治功能,以及在家国情怀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方面发挥的阵地作用。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开展之际,笔者依据国内外档案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典型案例进行理论研究,归纳出档案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特点,并提出建议,旨在推动档案馆实施高质量服务。
目标特点:注重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教性和隐教性相统一
目标是档案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顶层设计。国内外档案馆的实践表明,注重爱国教育活动的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教性和隐教性相统一,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
第一,灌输性、显教性的档案教育活动能够直接切入主题,唤醒国家记忆。例如,南苏丹于2011年宣布从苏丹独立,其国家档案馆从馆藏的8000幅历史海报中挑选出最早追溯至1898年、时间跨度仅有100多年的海报,用这些档案帮助南苏丹人了解国家历史、增强民族认同感。又如,阿联酋国家档案馆参加2020—2021谢赫扎耶德文化遗产节,在“国家馆的记忆”版块中展示了历史文献、照片和纪录片影像等,也是通过档案促进民众对国家历史的了解。国内也有类似案例。2019年,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主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档案文献展,精选200余件馆藏珍贵档案文献再现近百年来的光辉历程,并与33个副省级市以上档案部门合作将该展览巡展至多地。该展览主题鲜明,使群众真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使命、不断开拓前行的卓绝过往,增强了群众的爱党爱国情怀。
第二,启发性、隐教性的档案教育活动能够潜移默化地增强群众的民族认同感。例如,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举办了“走出这个世界:太空时代的澳大利亚”展览,展示数十年的太空探索史,帮助国民了解澳大利亚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成就;阿联酋国家档案馆在文化遗产节展出关于本国航天部门的展览,使游客感受虚拟火星之旅,以深化阿联酋的火星任务“希望探测器”及其在本国、阿拉伯地区乃至国际范围内的重要性。将视野延至国内,我国曾举办“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大型纪实摄影展览”,展出250余张照片档案,真实记录和全面反映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伟大实践,有利于观众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感受航天精神的具体内涵。可见,国内外档案馆通过举办展览等活动,积极反映国家建设的辉煌成就,即是塑造光辉的国家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灌输性、显教性的档案教育活动更能实现精准输出,启发性、隐教性的档案活动则更强调文化情境和情感融入。档案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宜保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的展示风格,兼顾显教性和隐教性的特点。
内容特点:兼顾专业性与普及度、严肃性和情感性
档案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主要通过丰富多彩的爱国教育活动来实现,活动内容至关重要。
第一,内容兼顾专业性与普及度。在内容输出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需避免高高在上的说教,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更多要以群众易于接受的内容达到教育目的。国内外档案馆已有实践。例如,阿联酋档案馆在2020年沙迦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推出盲文版的《扎耶德:从挑战到联盟》,将记录开国元勋的档案成果惠及视障人士,凸显亲民姿态。国内也有相应例证。档案馆在展览时突出照片、影像乃至实物档案,并通过技术还原历史场景,使档案“动起来”“活起来”。如北京市档案馆通过影像还原了北京古城的生活场景,更有利于公众感受历史,提升普及度。以上做法表明,国内外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注重专业性与普及度相统一,兼顾广大群体与特殊群体,以更好地开展民族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内容保持严肃性并兼顾情感性需求。一方面,活动突出严肃主题,如芬兰国家档案馆举办“芬兰的独立之路”展览,用档案还原历史,唤醒民众对本国独立发展史的记忆。另一方面,活动通过聚焦个体如英雄人物的事迹等引发情感共鸣。例如,阿联酋国家档案馆重点展出开国元勋谢赫·扎耶德在艾因地区的工作及其在建立联盟中的相关档案。又如,我国北京市档案馆推出的“播火——李大钊革命活动档案史料展”,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的英雄事迹及人格魅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将记录英雄事迹的档案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更具感染力。借助档案突出英雄人物的生动事迹和高尚人格,更能引起群众的情感共鸣,进而唤醒国家记忆。这种情感的渲染应该有严肃的爱国主题作为导向,才能深化内涵。
形式特点:常态化与抓重点、纵向深挖与横向合作并发展
活动形式是档案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直接表现。
第一,档案馆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输出常态化,宜把握时机、突出重点。许多国家结合重要节庆活动,展示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档案,以小见大凝聚厚重过往,办成常规性活动以持续提升影响力。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国家档案馆一直于7月4日在华盛顿特区举办《独立宣言》诵读活动以庆祝建国;新西兰国家档案馆每年也在国庆日展出标志建国的档案文献《怀唐伊条约》。可见,国外档案馆既做到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常态化开展,又借助重要文件、重要主题活动对爱国主义精神进行强化教育。我国档案馆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虽然同样丰富,但往往缺少围绕特定重要历史文件所举办的持续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此,我国档案馆可参考国外经验,结合各地馆藏特点,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聚焦于一些重要档案的持续展出。
第二,档案馆以开放态度积极与其他部门合作,积极扩大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例如,阿联酋国家档案馆与教育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精心挑选符合学校教育主题的档案拍摄成纪录片,形成对学校课程教育的有力补充。这类纪录片备受学生欢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阿联酋国家档案馆深挖档案资源,形成教育素材,同时又与教育部建立合作关系,扩大爱国主义教育的辐射范围并提高影响力。放眼国内,如浙江省开化县档案馆与县教育局联合组织开展以“传承千年文明,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后感征文大赛,吸引了近6000名学生参加,同样也是与教育部门合作,为档案馆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保驾护航。另外,档案馆还可与媒体合作,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可视度与宣传覆盖面。例如,北京市档案馆与北京广播电台联合推出“播火——李大钊革命活动档案史料展”线上有声展,有效突破了实体展览的时空限制,大大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相关建议
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爱国主义是一面伟大旗帜,爱国主义教育是必要的公民教育。结合国内外档案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实践特点,为了更好地发挥我国综合档案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笔者有3点建议。
从目标而言,档案馆可增加具有启发性、隐教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依据原始档案有力反击历史虚无主义。当前仍有不法分子试图破坏民族团结、抹黑英雄。例如,曾有不法分子散播革命烈士刘胡兰死因的谣言,山西省档案馆通过公布杀害刘胡兰凶手阎锡山部军官张全宝伏法前的供词,及时有力地破除了这一谣言。这份供词档案并非直接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目的,但可以还原事实真相,既有力地维护了历史的真实性,也强化了蕴含在史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内容而言,档案馆可增加具有普及度、情感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借助档案凝聚民族情感内核,激发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不可高高在上,应面向广大群众,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活动才能更加有效。这里的“普及度”“情感性”可以依托技术实现档案资源开发可视化、依托多媒体平台提高传播度等。例如,随着《觉醒年代》这一热剧的播出,李大钊的英雄形象在观众心目中得到深化,档案馆再通过实体档案展与线上有声档案展,可以进一步丰富观众体验,从而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档案馆借助贴近群众的档案内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增强群众的荣誉感、归属感、自豪感。
从形式而言,档案馆可增加具有常态化、合作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借助档案还原历史,珍视国家记忆,延续民族历史脉络,增强认同感。当前,国内外已有不少馆际合作、馆校合作、馆局合作的案例,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档案局、档案馆联合主办的“建党百年 初心如磐——长三角红色档案珍品展”,档案馆利用多方资源优势开展合作,寻找馆藏档案与有关部门、有关活动的契合点,该做法值得推广。档案馆可以在成效见好的基础上,考虑强化合作的“常态性”,通过持续性的合作、常态化的开发来强化合作质量,打造厚植爱国情怀的有益课堂。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工程,国内外皆有所为,取之用之则国强。我国档案馆需久久为功,借助丰富馆藏资源,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深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全社会牢牢扎根。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7月5日 总第3700期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