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中小微企业档案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24小时咨询热线: 400-015-1948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亦庄时讯
“亦庄创造”挖潜北斗应用大市场
来源: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2020-08-03 17:18:351354次

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意味着继GPS之后,北斗成为另一个为全球提供高质量导航定位服务的系统。习近平总书记在开通仪式上指出,要推广北斗系统应用,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实际上,在北斗二号建成开通、北斗三号持续推进建设过程中,北京经开区就着手布局导航定位产业,如今,“亦庄创新”北斗导航定位技术及产品已经广泛应用到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无人驾驶等多个领域。在正式开通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支撑下,经开区将加快优化产业生态,加快技术、产品的研发创新,推进北斗在更多领域创新应用。

北斗三号为导航定位产业加码

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认定的四大全球卫星导航供应商。

什么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有什么优点呢?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24颗地球中圆轨道卫星(MEO)、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IGSO)和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EO)组成,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高轨卫星更多,抗遮挡能力强,尤其在低纬度地区性能优势更为明显,通过多频信号组合使用等方式提高服务精度。创新融合了导航与通信功能,具备基本导航、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星基增强和精密单点定位等多种服务能力。其中,短报文通信服务是北斗导航系统独有的,汶川地震时,第一批从震中传出的救灾信息就是北斗系统短报文功能完成的。

“必须围绕着应用,围绕用户,围绕产业,否则北斗系统就不可能有市场地位。”中科院院士、北斗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杨元喜说,“北斗应用”是北斗系统设计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遵循。目前,国产北斗基础产品已经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覆盖“一带一路”国家达到30余个。《2020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3450亿元,较2018年增长14.4%。

在杨元喜看来,北斗三号建成开通,是中国定位导航设施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意味着北斗全球星座部署圆满完成,全球用户都可以享用中国提供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我国重要基础设施也可以完全依赖自主可控的定位导航和设施体系。北斗三号把全球卫星导航用户连上一张网,也就意味着北斗应用范围更加广阔,北斗应用市场进一步拓宽。

相继布局北斗应用市场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经开区发展得如何?有哪些进展?

地铁轨道维护一般在深夜进行,进入地铁后光线较暗、环境复杂,而此时正是人员困倦的时候,存在着安全隐患。区内企业全图通位置网络有限公司与北京地铁合作,结合北斗技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定位系统,应用在地铁四惠站、四惠站至四惠东站区间上,时间同步精度优于10纳秒,定位精度可达30厘米。而这只是经开区导航定位产业企业以北斗三号开通为契机布局开拓北斗应用的一个缩影。

实际上,早在2011年经开区就在北工大软件园设立国家卫星导航产业技术创新孵化器,促进北斗导航科技创新成果孵育,为北斗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提供解决方案。截至目前,经开区已聚集了20余家导航定位相关企业,初步形成产业链,相继开发出北斗应用的核心关键技术产品。导航定位产业总体规模达近百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产业企业专利拥有总量达数百项,其中国际授权专利达数十项,多家导航定位企业获得国家级奖项,创新发展动力强劲。

经开区也在不断完善导航定位产业环境。在经开区的引导下,合众思壮还发起建设了我国首个新时空科创中心,建设我国首个以时空信息技术为核心特色的科创产业园区,涉及领域涵盖北斗导航、空间信息、无人机、自动驾驶、新能源、物联网、智能制造等。

区内导航定位相关企业还联合发起导航定位产业联盟,引入院士专家及相关机构,开展导航定位高精度软件与算法的评审、测试、优化服务,提升导航定位产品性能及精度,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推动导航定位技术产品加快行业应用步伐。

北斗产业赋能亦庄智造

北京经开区将如何深挖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潜力?未来还将怎样更好地应用好该系统呢?

随着经开区“场景城市”的建设,导航定位产业中不断推出的高质量导航定位产品、技术及解决方案,逐步应用到区内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中来。

在经开区信息办窨井监控平台屏幕上,核心区地图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绿色标识点,将地图放到最大,每个路口管井数量及布局都一目了然,这样的数据信息是靠每个井盖上安装的北斗导航定位终端传回来的,如今全区的近2万个井盖都安装了这样的终端,一旦井盖出现移动,系统将发出声音报警,防止井盖被盗。

城市运行局应用北斗导航定位技术,将遍布在各条道路的“非机动车停放区”设置了电子围栏,共享单车只有停放在指定区域内才能完成账户结算,促使共享单车规范化管理。

这样的北斗导航定位技术及产品已经在经开区水、电、气、热、交通等各种市政设施上广泛应用,在北斗技术及产品的支撑下,智慧城市逐渐在经开区形成。

而在产业应用领域,北京市已完成基于北斗的电子商务云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京东集团已研制出北斗智能车载终端及人员佩戴式手环设备等北斗产品,应用于京东物流车辆和配送员,并接入物流云平台进行有效运转,能实时掌握和调度车辆、人员位置、状态和载货信息,为客户提供最适合的配送方案,并根据需求变化迅速调整。

作为全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示范区,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导航定位精度的逐步提高,更多的导航定位技术及产品还将应用到智能网联基础建设及智能无人驾驶车辆中。

未来,研发生产于经开区的北斗导航定位产品还将广泛应用于交通、海事、电力、民政、气象、渔业、测绘、矿产、公安、农业、林业、国土、水利、金融等众多行业领域,在诸多领域迈向“标配化”发展的新阶段,广泛进入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