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明确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在此背景下,《“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再次明确“到2025年,档案工作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适应的档案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建设档案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其中一个重要举措便是“依托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筹建若干个档案事业发展战略智库……为档案事业创新发展提供学理支持和决策咨询”。
相较于国家整体智库建设发展而言,档案智库建设起步较晚。在中国智库索引、中国智库网中以“档案”为关键词,尚未能检索出相关智库机构。2021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吹响了高等学校档案智库建设的号角。但是,围绕档案强国的建设需要,智库要做什么,如何通过智库的供给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避免将档案智库作为“一块牌子”重复性、同质化建设等问题,值得档案人深思。
笔者认为,档案强国建设是基于历史、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事业。面向档案强国建设的智库工作应具有历史的、现实的、发展的视野,明确档案事业发展现状,勘破档案事业发展现实问题,研判档案事业发展趋势。
一、立足档案强国基础建设的成果型智库
建成档案强国是当代中国档案事业的奋斗目标。只有对内准确把握我国档案事业发展与建设的历史脉络和现实状况,对外了解国外档案事业发展的最新动态,理性谋定现实起点,档案强国建设才会科学可行。档案智库建设应首先明晰档案事业发展现状,通过编写皮书、撰写报告,打造档案智库“旗舰产品”,摸清家底、明晰现状、展示成果,推动建设可见、可用的“成果型”智库。
一方面,对内信实呈现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现状。一直以来,档案事业的发展状况主要通过制定政策、出版学术专著、发表学位论文等方式进行总结和分析,成果较为零散,质量也参差不齐,难以形成对档案事业发展总体状况、档案事业发展突出特点、档案事业发展主要问题的全局性认识和把控。
档案智库建设应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证研究,定期总结整体、及时跟进具体领域最新动态,以第一手的数据信息,呈现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实态。如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曾出版《档案实践趋势》,按主题汇集了档案利用、档案著录、数字保存等方面的实践案例。目前,由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建立的“档案案例库”主要集中于企业档案管理优秀案例,在案例来源和对案例的分类组织上尚需完善。据悉,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还将每年组织编写《中国档案事业发展报告》蓝皮书,首部《中国档案事业发展报告(2022)》将于今年下半年出版。此外,档案智库还应反馈近年来档案领域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举措、实践策略的成效与改进方向,以提供党和国家档案事业发展的“鸟瞰图”“说明书”,为我国档案强国建设的扎实推进提供信实可靠的实证成果。
另一方面,对外清晰展现中国档案事业的国际参照。档案强国是与世界各个国家相比而言的,是一个在国际范围内经由国际比较方能得出的结论,是通过其档案事业发展水平在国际范围内的认同和确认得以成就的。因此,必须具有国际视野,以便更好地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档案智库。
档案智库应努力拓展世界眼光,对国际档案理事会及世界记忆项目等国际组织和重大项目的最新动态、进展、变化进行实态追踪和深入研究,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整理、分析国外主要国家关于档案事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政策文本,了解和总结其档案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实践经验和演进态势,进而剖析和体认中外档案治理共识与分歧,为我国在档案强国建设进程中更好地把准国际方位、借鉴国际经验、应对国际挑战提供清晰准确的世界“地形图”。
二、解决档案强国建设重点难点问题的策略型智库
建言献策、提供资政服务是智库的核心职能。档案智库建设应基于对国内外档案事业发展现状的清晰把握,聚焦档案事业发展面临的难点、痛点、堵点、盲点问题,围绕档案法治化、档案社会化、档案数据化、档案国际化等档案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发挥“智囊团”的智力支持职能,提供质量高、有价值的智力成果,提升自身的决策服务能力,推动档案智库成为靠得住、信得过的“思想库”。
“档案法治化”是档案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的出台或修订,档案立法的一些基础性、关键性问题亟待重新定位,包括法律定位、规制对象、服务边界、法律间的协调等。2021年,《澳大利亚数据战略(讨论稿)》出台后,澳大利亚档案工作者协会及时从档案工作的角度提出尊重原住民数据主体权利、确立档案工作者对数据管理情况的问责和监管责任、对数据资产进行全程管理等建议。如何应对上述挑战,需要档案智库加大研究力度,充分调研、考察国外经验,立足我国国情,对当前已出台实施的、处于征求意见或草案阶段的档案法规制度、标准规范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为“档案制度规范建设工程”出谋划策,为档案领域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纂建言献策,通过规范档案制度增强对数据治理、网络空间文化安全、公私权益纠纷、境外档案管理等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和应对力。
“档案社会化”是档案强国建设的主要表征。英国国家档案馆在其官网发布了一系列研究报告,展示了档案在教育、社会服务、社区发展、旅游业与经济发展等方面广泛的社会影响。档案智库应着力回答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如何建设、建设什么样的档案治理和档案资源、利用、安全体系,提出建设方案、评价标准和改进建议,并基于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研究发布如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提供的家庭档案保存建议等存档指南,尝试组织开展如美国“公民档案员”等项目,为公众增强档案意识、积极参与档案管理提供可行路径,推动建成“档案的公众意识”与“公众的档案意识”双向增益、相互支撑的“档案社会”。
“档案数据化”是档案强国建设的现实挑战。随着“档案数据”这一概念在档案领域学术研究、政策标准、工作实践中发轫和转型,如何确定档案管理的对象边界?如何优化档案管理流程?档案部门应为“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研究解决三维电子文件及数据文件归档等难题”“切实推进政务服务数据归档”“实现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数据归口各级各类档案馆集中管理”做哪些准备?这些问题亟待开阔视野,对外研究国外新型数据管理模式,对内调研我国数字档案馆室、档案数据中心以及大数据中心建设情况,探索我国档案工作数据化转型之路。
“档案国际化”是档案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深入推进档案对外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贡献力”。目前,我国“一带一路”倡议、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均为档案国际化提供了广阔前景和大好机遇。然而,在档案国际化、走出去的过程中,仍存在对国际政策、他国立场了解不足,面临文化背景的迥异、档案管理模式的不同以及既有意识形态偏见可能带来的话语困境等问题。档案智库建设应推动构建中国特色档案对外话语体系,探索以档案服务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破解档案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话语困境的科学途径,进而积极参与到档案国际政策、标准的制定中去。
三、引领档案强国事业走向的发展型智库
档案智库的建设既需基于过去,明晰档案事业发展现状,也要立足当下,解决当前档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还要面向未来,通过档案智库的建设提升档案工作科学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研判档案工作可能面临的新问题、新方向,为国家治理决策的前瞻性、战略性服务,并引领档案工作者为之努力,是档案智库责任之所在。
推动档案理论发展。档案智库一方面要探索将数据管护、文件连续体、宏观鉴定论等国际档案理论应用在中国档案工作实践中的可能性、可行性;另一方面,应对档案资源构建、档案著录、档案鉴定、档案长期保存、档案保护等档案强国建设的关键性问题作出透彻的理论思考,进行纵深的理论开掘,提高我国档案理论原生能力,同时关注新概念、新技术,如“元宇宙”“数字孪生”等,研判这些新概念对未来档案工作的影响,以理论探索的透彻性增强档案强国建设所涉之实践工作、政策建议的科学性、可行性,发挥理论研究在实践推进中的先导性作用。在此基础上,关注“中国档案理论的全球化”途径,思考如何推动中国原创的、发展的档案理论走向世界,提升在全球档案工作中的可见度、影响力和话语权。
助力档案实践创新。当前数字技术迅速发展,档案管理进入技术主导时代。档案智库建设应就“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电子档案凭证价值保障”“结构化数据归档”“档案内容信息深度开发”等关键性、实用性问题进行重点攻关,研究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仿真复制等技术在档案信息深层加工利用、档案价值鉴定、档案长期保存、保护与修复等领域的具体应用途径。同时,从国外广泛开展的数字连续性行动、社交媒体存档、档案管理数据化等档案管理实践(如美国电子文件档案馆、互联网档案馆、欧洲时光机、法国“数字巴黎”等项目)中汲取营养,探索我国档案与数据管理融合之路,寻求创新档案利用服务方式、提升服务国计民生水平之路,探求以档案增强国家文化特性、文化安全之路,探讨以档案保存社会记忆、增进公众身份认同之路。
档案强国建设是基于历史、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事业。我国档案强国建设在档案工作新对象、新技术、新问题之下呈现动态持续发展特点,同时,这一事业也寓于当今世界经济政治与文化格局的复杂变化之中。在此背景下,档案智库建设呈现“成果型”“策略型”“发展型”3类智库协同发展的特点。档案智库的建设从根本上应服务于档案强国建设的整体,对接档案工作的重要领域、重要方向,通过档案主管部门、高等院校及档案组织机构的深度合作,时刻把脉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实现对档案工作的引领作用,为推动我国从“档案大国”走向“档案强国”奠定基础。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3月17日 总第3805期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