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安顺市启动了全市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明确以完成全市土壤普查数据库与样品库建设为基础,力争在2025年建成安顺市土壤档案馆并投入运行,对土壤样品实现集中永久性保存和智能化管理,满足全市“十四五”至2035年远景规划时期的土壤样品容量,确保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能够得到归档保存。
土地是农业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壤质量直接关乎食品安全和国计民生。贵州省被称为“沉积岩王国”,而位于“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的安顺市,辖内90%以上的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及速效钾含量均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土壤养分呈现明显的“表聚性”,对安顺发展食用菌、茶叶、刺梨、中药材等10大山地特色主导产业具有重要价值。
近年来,安顺市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致力生态保护等重要目标,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扎实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十三五”期间,安顺市先后对73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开展了信息采集、风险筛查再核实工作;建立36个土壤监测点位,全天候全时段做好230个土壤pH值、阳离子、有机质3项理化指标及水分分析测试等工作,建立了全市73.77万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台账,为促进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正在建设中的土壤档案馆将作为全市“智慧耕地”重要成果,成为集土壤样品存储和数据管理系统于一体的智能化土壤资源库。作为包含安顺市土壤污染状况、土壤监测数据、土壤污染风险源等信息在内的土壤质量数据管理平台,土壤档案馆将收纳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土壤例行监测、土壤背景值调查与监测、土壤污染科研及重特大土壤污染事故分析等项目所采集的土壤样品,以及大气干湿沉降、河流湖泊底泥底质样品等。采集到的土壤样本将按照“一样品一档案”的方式归档入馆,每个土壤样品瓶体上清晰地标注了样品名称、样品编号、样品二维码等信息,通过手机扫码或登录专用的土壤资源电子信息库等方式,即可查询到土壤样品采集时间、样品采集点精确坐标、土壤有机物质的活性成分、土壤检测指标值,以及全市耕地土壤营养元素和环境元素含量及其分布。通过分析土壤样品可不定期获取不同历史时期的有效数据,为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制定环境政策、确立土地利用规划、开展土壤环境科学技术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安顺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农产品种植结构优化、耕地土壤质量提升、土壤污染修复治理等提供信息支撑。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9月5日 总第3879期 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