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世纪50年代,福建省华安县先锋村率先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宣传教育方法,总结出“四对比、五算账”的农村整社工作经验。当时这一做法不仅消除了群众疑虑,做通了群众工作,还被刊登在《人民日报》上,得到毛主席的高度肯定,加按语在全国推广。
近年来,福建省华安县档案部门着眼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挥档案工作的独特优势和职能作用,以仙都镇先锋村为示范点,推广“四对比、五算账”乡村治理经验,打造乡村振兴“先锋”模式,被福建省档案局授予“乡村记忆档案”示范项目。
为顺利推进“乡村记忆档案”项目,县档案馆牵头成立“乡村记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帮助筹措专项资金,用于村史陈列馆和档案室管理人员工资及日常经费开支,并建立健全先锋村村级档案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县档案馆指导制定“乡村记忆档案”收集管理方案,严格划定项目文件材料收集归档范围;选派业务骨干协助先锋村做好档案收集整理,并从县级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挖掘大量史料,进一步丰富“乡村记忆档案”的文化内涵。截至目前,已收集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形成的文书档案239卷、科技档案5卷、资料300余册、族谱档案5册、会计档案108卷(盒)、照片档案6册358张、毛主席像章及农用工具等实物档案1300余件。编写村史一部3册、族谱5册,编制全引目录2卷、案卷目录1卷。同时,配备“乡村记忆档案”管理软件单机一套,开展信息化建设,建设完善文件级目录数据库,最终形成一套自1952年以来较完整的反映先锋村政治、经济、民生情况的乡村记忆档案体系。
为扩大宣传影响,县档案馆持续深入挖掘村史档案文化内涵,以先锋村的“四对比、五算账”为突破点,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生动讲述档案背后的故事。编研《先锋村史简编》,指导筹办“乡村·档案”主题展览,不断策划举办新的主题展览,条件成熟则“固展成馆”,已先后建成华安县“四对比、五算账”群众路线教育馆、先锋村村史陈列馆,成为全县各级各部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重要平台,3年来累计近万人次到馆参观学习。突出打造“档案特色旅游”,以“乡村记忆档案”项目实施为切入点,引导当地村民发展民宿、农家乐、采摘体验等配套项目,大力发展红色乡村旅游产业。
县档案馆以“乡村记忆档案”项目为抓手,为先锋村打造红色文化品牌作出了积极贡献,助力该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第四批生态村、福建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等荣誉。下一步,县档案部门将持续梳理整合档案资源及线索,挖掘档案背后的故事,引导先锋村写好“红色”文章、走好宜居道路,全方位、多角度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11月10日 总第3905期 第二版